连下了四天的雨终于停了。位于铜川市川口西山腰的煤炭基建公司一处的职工子弟小学,象往常一样,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一切都那么正常,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正常的气氛中,一场事故正悄悄酝酿着。
八点十五分,上课铃刚刚打过,同学们的精力都集中在黑板上。此时紧挨教室后墙那面被雨水浸透的山坡突然滑动,向着教室,向着一百多名师生迅猛扑来!
“山滑坡了!快跑!快跑呀!”——在山脚清理淤泥的工人郑兴海师傅,首先看到了险情,高声疾呼起来。喊声未落,“哗”的一下,巨大的土石坡已经压倒了两座教室。两个班的一百名师生被埋在土石堆里,夹在石板缝中,生命危在旦夕!
不幸的消息飞快地传遍了整个铜川市,遇险师生的安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矿务局地质处汽车队当即调集所有在家的车辆、几十位司机飞驰到现场;煤炭基建公司建材厂停下正在召开的调度会,五百多职工翻跃八尺高墙,涉过冰冷河水,越过泥泞坡路,率先赶到出事地点;市委书记董宜斋、副市长郭学仁、马元棠赶到现场,坐镇指挥;市武装部的人民子弟兵,各医院的“特急抢救医疗队”也赶来了。工农商学兵,人们象接到无声命令,急速地向这里奔跑,火速地向这里集中。
“怏!快刨!”人们忘记了环境的险恶,不顾可能再次滑塌的山坡,只有一个信念:“快!把师生们救出来!”
中年教师王东生在紧张的抢救中,不慎碰到了断落的电线,强大的电流击得他周身抽搐,他只大减了一声“快!切断电源!”又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了。
基建公司干部李慧在抢救五班的学生,这时有人赶来说她的女儿被压在另一间教室里。她听后擦去眼角的眼泪,果断地说:“先抢救这儿的孩子!”
地质处司机赵兴文,为救一名女学生,右脚被砸骨折,但他咬紧牙关,没有吭一声,继续抢救着。
二十岁的青年教师马均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在房屋倒塌的一瞬间,他用尽全身力气托住塌下来的水泥横梁,使好几名学生死里逃生。气力毕竟有限,他自己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十一点五十分,抢救工作基本结束。除教师马均有和三名学生因伤势过重死亡外,其余受伤的孩子一个个脱离了危险。人们在谈论这次抢救的动人事迹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马均有等同志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将激励铜川市人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特约记者 赵勃
本报通讯员 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