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雍
不食人间烟火,那是神仙们的生活;而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却是一日三餐,少它不得。我们家里,大多数日子里的午饭,是四口人分作三处吃——妻子、儿子在单位入伙;女儿在学校上灶;而我则阔气多了,经常下小馆,尽管吃的往往是面条烧饼,也许是应了“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那句古话吧,久而久之,对于吃烧饼面条,我倒是大有体会了呢!或有人要问:你的体会从何而来?答日:碰钉子碰出来的。
最初,吃面条烧饼总爱去那些大饭店的小吃部,但品味到的除饭食的滋味外,往往还要领略营业员的一问三不知、干脆不理睬的人情世态。对此,我在愤愤之中常感大惑,掏钱吃饭,为什么竟有如借高利侍而又被当做不会还债似的横遭冷面呢?
后来,陪几位外地朋友去一家大饭店的“雅座”品尝陕西风味。花钱自然不少,但一上楼,便有服务员笑脸相迎;落座后,开票上桌,送碗筷十桌,送饭、送菜上桌;饭后,则有热毛巾待而……我才恍然大悟了。那些烧饼面条,只花了寥寥数角钱,岂能有笑脸相迎、服务上桌、热毛巾揩面哉?至此,也就不再愤愤。
这一天,为写一篇文章,去某单位查阅材料,事毕出门,已是饥肠辘辘。只管走进一家大饭店的小吃部,买了一碗素而、一个肉饼,计花钱三角五分。找着座位,放下提包,正要援例前去自行排队取饭时,一个女服务员,笑盈盈地走了过来,亲切地对我说:“请稍等一会儿,面条正在下。”片刻功夫,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送了上来;几分钟后,又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汤。食毕,正寻纸擦拭手上的油渍,又是那笑盈盈的面孔,又是那亲切的声音:“那边有热水,请洗手。”……就这样,只花了三角五分钱的我,竞怀着一种品尝了佳肴珍馔的满足,离开了这家曾让我对之心寒、望之生畏的大饭店的小吃部。
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即第二个全国文明礼貌月的第十天;其时,神州大地上,正劲吹着改革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