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宪
时过“清明”,厂区已经花卉竞芳了,穿过那翠竹嘉树环护的小道,便是厂里的绣花车间。就在这个不大的车间里,几天前传出了一条轰动全厂的新闻,陈阿秀手工绣的花,在国外市场受到了客户的欢迎。这样,厂里和外商签订的合同数由原来的七千件一下子增加到三万六千件,这当然是全厂每个人高兴的事情了。
陈阿秀,这个二十岁的姑娘,去年顶替父亲来到我们厂。冬天,厂里要发展花色品种,想在妇女和儿童服装上绣些花儿,出榜招贤,我便当了个“伯乐”,举荐了她。
她一到厂里,就和我住对门儿。有一次,我见她坐在院子里精心的绣着什么,跑去仔细一看,是在绣忱头花,两朵盛开的红牡丹,栩栩如生,花心儿金黄金黄,草绿色的叶子扶衬着花朵,真是鲜艳饭了。就在这花儿的旁边,还有一只开屏的孔雀呢!雀身色彩斑烂,好似活的一般。我看得入迷了,不肯离去,便问她:“这花儿是你描的?”她点点头。
后来,我有空便去看她绣花儿,绣得真快呀,她家的门帘上,有桃花春燕,她家的床帷上,有凤凰展翅……
看她这精巧的手艺,我便推荐了她,想不到才三、五个月,她就显露出了才华。这天,我到车间去,她正在给姑娘们作表演,我也挤上前去看。她的手指是那样灵巧,动作快得象点水的蜻蜓。纱线是五彩缤纷的,看花了我的眼。在车间东面的墙壁上,有她绣的样品:喜鹊登梅,金鱼荷花,月季小鸟,重阳菊花,真是见花如闻其香,见鸟如听其鸣,叫人留连不已。
绣花车间,是一个花卉的天地,是一个群鸟的乐园,我陶醉了。我想,象阿秀这样的绣女既然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的轻工业产品,也会依赖民族风格这朵不败的鲜花,风行宇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