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西安电瓷研究所病残青工赵京安被破格提升为助理工程师。这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行走还得依靠双拐和手摇车的年轻人,经过十年多的艰苦攀登,终于成为一名自学成才的技术工作者。
赵京安很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致使他左腿行动艰难,右腿完全瘫痪。七岁时,他还只能拖着残腿在地上爬行。他顽强地扶着双拐上了学,十年动乱使他未能学完中学应学的课程。毕业后,眼看别的同学都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唯有他……。病残,给赵京安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为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经过苦苦思索,终于选定了自学的道路。在自学“文革”前的高中课程中,物理课本里的无线电知识部分,像一块瑰丽的宝石吸引着他的心。他又学习了不少介绍收音机的小册子,并在自己动手装卸半导体收音机中熟悉了维修技术。这样,他就成了一名受邻里欢迎的无线电义务修理工。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他又多次到附近的电瓷研究所申请自费学习。所里经过慎重研究,于七三年破例收他为第一名自费学徒,还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到晶体管组上班。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学习电子技术,还主动为所里面修理扩大器、烘箱和电瓶车等仪器装置。小赵是没有工资、没有劳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的“编外工”,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是呵,一个在幼小时身体就受到摧残的人,有了很好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他怎能不充满由衷的喜悦!七五年初,他被所里招收为正式工。
赵京安在研究所学习、工作期间,先后钻研了光学、电子线路知识和大学的部分教材,而且攻读了英语。一九八一年他参加了西电公司对本系统大学生的统考,结果,他的高等数学和电工原理成绩名列前茅,总分获得第二名。
人们都说,赵京安身上有一股顽强攀登、奋发攻关的精神。在他被正式招工的七五年初,就独立地设计和安装了技术难度大、电路复杂的双通道数字测量仪,完成了全晶体避雷器自动测试改造的主要项目。八〇年初,研究所引进了一台西德现代化的光学结构分析仪,分配他负责仪器的电子计算机部分。为了使用好这一仪器,他多次迎着寒风,手摇三轮车到省图书馆查找资料,虚心地向内行同志和德方专家请教,很快熟悉了它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和维修技术。在这中间,他还发现了厂方提供的使用程序与仪器的装置有不符之处,以及厂方没有提供的三十条指令和某些参数功能,使德方人员也感到惊奇。结合操作实践,他还写出了关于应用光学结构分析仪的两篇论文,分别被中国电子计算机学会和省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召开的学术交流会所采用。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研究所调赵京安到新成立的仪表组工作。面临着新的技术知识领域,这位身残志坚、荣获全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和西安市劳动模范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又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开始了新的攀登。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