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豹隐
近来技巧问题越来越成为工人业余作者谈论的话题。在与蒋子龙座谈时,一位作者竟提出了“技巧是否决定一切”的问题。其实,创作的成败固然与技巧有关(有时甚至还是密切的),但技巧不等于技术,不能简单地照搬。任何一个作者技巧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其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广度。“无论中外,技巧最初是由观察现实而产生的,所谓独创性的新的艺术技巧不过是新的现实向最敏感的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而已”。(茅盾:《鼓吹集:文艺大普及中的提高问题》)谁如果眼中只有技巧,把深入生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愿付诸实行,那么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的心弦。
现在西方现代派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风靡一时,学习,借鉴乃至套用这些手法和技巧在某些人眼里也似乎成为时髦的东西了。我们说,随着人们视野的日益开阔,精神世界的愈加丰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有分析地吸取和借鉴西方现代派诸如意识流之类的东西,是必要的、有益的。然而,任何国家的“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之蒂,突然发生的”(鲁迅语)。借鉴西方现代派的一些表现技巧,更是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生活出发。倘若谁只是一味堆砌、卖弄“舶来”的技巧而置实际生活于不顾,那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难免非驴非马,不伦不类。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生活总是第一性的,技巧只有立足于生活这个主体方能发挥作用。要讲艺术规律,这是无可置辩的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