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琢玉”与“琢人”(杂文)

2023年08月11日

洋县建 文

“玉不琢,不成器”,讲的是琢玉。其实,“琢人”,也是这个道理。

高明的玉工,对于璞玉,能够独具匠心,因材施艺,取其精华,剔除糟粕,雕琢成巧夺天工、价值连城的玉器。各种人材,也常常象一块块瑕瑜相间的璞玉,“质地”甚佳的玉料毕竟很少。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人,不能见“瑕”而不“琢”,因“疵”而搁弃。识璞而不琢璞,璞成不了玉;识人而不“琢人”,人也成不了才。

“琢璞”“琢人”,贵在一个“琢”字。对人来说,就是指出长处,纠正短缺;严格要求,点滴培养;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使其扬长避短,迅速成才。钱学森博士曾说过:“人才靠培养”,这是很有见地的。中外杰出的科学家,优秀的电影演员,著名的歌唱家,卓有成绩的运动员,他们的成才,诚然有着自己的主观努力,但无不凝结着指导老师的心血。没有汉斯罗教授甘当铺路石,达尔文不一定能成为一代生物学的巨匠;没有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高兰芝的精心指导,挡车工胡晓平得不了第二届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没有胡鸿飞教练悉心培养,朱建华也未必能刷新世界跳高纪录。在新老干部的交替中,没有许多老同志呕心沥血地培养新同志,“扶上马,送一程”, 一大批中青年干部也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

所以我想,要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都学习“雕琢艺术”,甘当“玉工”,因人施教,“精琢细刻”,细致培养,那么大批优秀人才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上篇:矿灯(散文诗)
下篇:老人和城(散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3/10/198310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3-10/07/0294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