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说:“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上十次二十次才行!”他曾写过一篇《为克来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而手稿却整整八百页,五比八百。
我国不少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曹禺写《雷雨》,花了半年时间,五易其稿;老舍写《春华秋实》,七、八个月内改了十次,平均二十几天从头改写一遍;罗广斌、杨益言写《红岩》,苦战三年,将三百万字的草稿改成四十万字;杨朔的散文《雪浪花》只三千来字,却改了二百多处,一字未改的只有十五句;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旋涡中》,在《人民日报》发表时,光在小样稿上就改一百多处。
由此可见,写文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即便是大作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业余作者呢!每个爱好文艺创作的同志,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稿件。稿子写好之后,要反复地进行修改,“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语)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