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我们来到铜川矿区。这里虽然是隆冬,但眼前却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在提前三十七天超额完成原煤生产计划,荣获全局第一名的东坡煤矿,工人们正在井口领取矿灯,准备下井。一位同志对我们说:“这个第一是拼出来的!”去年铜川地区阴雨连绵,多次塌方造成了水路、公路、铁路中断,直接影响了生产进程。面对重重困难,这个矿党委狠抓出勤、质量、生产三个环节,落实区队干部跟班下井的岗位责任制,于十一月份全矿四个采区都获得大幅度高产,提前跨入新的一年。
顺着新开拓的地下巷道,踏着没脚深的积水,我们采访了奋战在金华山矿的东坡矿青年掘进队。为了实现全局年产千万吨的目标,这个荣获全国青年新长征突击队的先进集体,于去年七月份参加了金华山矿的一项改扩建工程会战。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常常顺着钻眼喷出,塌方不断出现。但青年们蹬着没膝的泥水,迎难而上,掘进速度超过兄弟队的三倍以上。
在徐家沟煤矿三百五十米的地下深处,矿灯闪闪,煤溜子欢快地送出哗哗的煤浪。该矿采二区的党支部书记张松海告诉我们,去年十月份,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地坡石质松软,多次出现了矿柱下沉和塌方的险情。为了保证正常作业,采区负责人坚持跟班,矿上的机关干部也下井支援。副区长罗康健头部负伤后,两次推迟探亲假,和工人们用“放小炮”和“拼洋镐”的办法,硬是闯过一个个“老虎口”,提前五十六天完成八三年原煤生产任务。我们来到凤凰山下的调度台。透过值班调度的高倍望远镜,整个焦坪露天煤矿工地尽收眼底。在夕阳的余辉下,只见巨型电铲张着大斗紧张挖掘,三十二吨的大矿车在山梁间往来如梭,穿孔机“当当当”地打着炮眼。露天井口主任芦怀玉指着不远的玉华川说:“这里过去还是唐代皇帝的离宫呢!”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几次到此巡游过,大诗人杜甫曾在这里留下了《玉华宫》的诗篇。现在,唐玉华宫虽早已荡然无存,但玉华川蕴藏着的乌金却吸引着矿区的职工。芦主任还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几年内,一座年产一百二十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将在这里兴建。
(殷安华 黄卫平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