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人的演讲结束了,台上那位脸颊黑瘦的青年人,被听众围住问这问那。他就是西安市肉联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名叫常先平。
去年九月,二十五岁的小常参加了土门工人俱乐部举办的“中国近代史”学习班。学习结束时,他接受了演讲“太平天国运动”这段历史的任务。
登台演讲,这对小常来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第一次演讲是在西安化工厂,满座的听众,使他一下就慌了神。加之自己的讲稿故事性不强,词句不精练,单纯的说教方式使听众大为扫兴。于是,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讲稿上狠下功夫。为了编写好稿子,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查找有关资料。一次,为了核实洪秀全家中的一个细节,他几乎跑遍了市内所有的书店,终于在解放路找到了一本“洪秀全传”的书,可是,钱又没有带够,他怕错过了买书机会,索性就站在柜台里,用两个多小时边看边记。就这样,他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参考了四十多本书籍和资料,改稿数十次,使讲稿逐步完善。有了比较成熟的稿子,但要打动听众的心,还必须注重一个“演”字,他汲取了李燕杰的语言表达方式,经常一个人对着镜子苦练表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常终于练就了一套较过硬的演讲本领。
小常经常说:“是知识帮我打开了心灵之窗”,所以小常非常爱书。去年夏天,女朋友让他买件新衬衣,他却抱着三套书回到了家里。几年来,常先平用平时节省的钱,共买了近五百多本书籍。 (卫东 松林 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