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古称雍城,为先秦首都。在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时代,这个雍城,是西北最有名的城市。秦迁都咸阳后,雍城的地位下降,但由于它位于巴蜀、陇西和关中的连接点,所以历代都被视为西北重镇。据传,远在西周时,曾有凤凰飞至该城东南一个清澈的水池旁,饮水嬉戏,展翅起舞,故人们遂称此池为饮凤池。到了北宋嘉祐七年(公元一〇六二年),大诗人苏东坡来凤翔府任签书判官。他动员和组织人力,将饮凤池疏浚扩大,进而又筑桥建亭,栽荷种柳;也许是为了和杭州的西湖遥遥相对吧,诗人改饮凤池名为东湖。于是,一个明珠般的风景胜地,便在祖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出现了。
出凤翔县东门,南行数十米,即可同高大雄伟的东湖山门相遇,再向东迈进一写有“古饮凤池”匾额的月亮门,便面对秀丽的东湖了。湖内架有迂回多姿的石桥,桥及湖心岛上又有断桥亭,君子亭、小娇亭、春风亭,鸳鸯亭等古建筑。湖东岸有洗砚亭和来雨轩,相传,当年苏东坡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凤翔八观》、《东湖》、《喜雨亭记》等诗文。湖北岸的苏公祠,现为凤翔县文化馆和风翔县图书馆的驻地,院内有一长方形的四角亭,造型古朴而沉稳,这便是遐迩知名的喜雨亭。当年,凤翔“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后天降甘霖,万民皆喜,适逢苏东坡所建新亭落成,故他“亭以雨名,志喜也”,并挥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喜雨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