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先
事业兴旺,关健在人;人才济济,关键在用;才有大小,关键在各得其所。清人沈起风《壮夫缚虎》篇,讲陕人焦奇,素神勇,能连圪两虎,被众人夸赞;然对筵上抢食一猫,却无可奈何,被众人取笑。这个故事颇耐人玩味。能缚虎而不能缚猫,为何?才路不对是也。
如何用好有限的人才,颇值得研究。用其长,则事半功倍,用其短,则事倍功半。但在目前,一些做出了成绩的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模范,他们可以说是某一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沿此道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对党,对人民更有利。但是,有许多这样的人才,却被调作他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降低了人才效益,实在可惜。我以为,专业人才之所以可贵,正在其专,调作他用,很可能造成避长就短之势,效益怎么能不降低呢?即使需要把专业人才提拔到行政领导岗位的时候,也应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当然,有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的专业人才提拔起来也是应该的。若勉其所难,势必事与愿违。君不见,我们的一些很有成绩的专业人才,在被任命为行政领导以后,反而不能适应环境,整天手忙脚乱而工作起色不大吗?原因就在于:其一我们的用才部门没有认清专业技术与经济管理是有联系但不相同的两种学科,其二用才没能扬长避短,使人真正得其位,谋其政。吃饭尚且看莱,裁衣尚需量体,用才,也需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战国七强争雄,赵用廉颇便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用蔺相如则能完壁而归;若易其位,势必各损其长。《壮夫缚虎》作者所叹:“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金之弩,不可以中鼷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尚且知此,我们今天更应该也完全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