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国棉五厂一位刚刚为儿子办了婚事的回民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对前来祝贺的人们说:“俺跃进浪子回头,多亏了王敏姑娘!”
提起这一对青年人的婚事,还得从七六年说起。
那时,他俩都在长安县沣水河畔的一个农村插队。王敏是中学就入了团的先进青年,赵跃进却是染上了扒窃恶习的“钳工”。这年春节前,正在集上排队买大肉的王敏,发现赵跃进也挤在买肉的人群里,把手伸进了一个农民大爷的口袋里。这位大爷买肉时,才发现丢了钱包,他老泪纵横地诉说着他的艰难。正当王敏怒不可遏之时,赵跃进却把钱包递到老人的手里。面对老人颤抖的双手和感谢,赵跃进只是尬尴地笑了笑,便悄然离去。
看到这种情景,王敏开始意识到,小赵的心并没有完全枯死。后来,她看到小赵虽然出工少,但干活时从不惜力气,回西安时还常常汗涔涔地帮体弱的同学背粮食。这,更坚定了她帮助小赵进步的决心。从此,王敏主动地接近跃进,热情地开导他。一次小赵病了,发烧到四十多度,昏迷不醒。王敏就请来了大夫,亲自给他做饭、买药。赵跃进看到王敏为自己劳累得脸色苍白,双颊消瘦,非常感动。他惭愧地讲述了自己误入歧途的经过,表示要走一条自食其力的道路。这一年,他踏踏实实在队里劳动,除吃粮外,还破天荒分到四十元钱。
小赵有了进步,但一些人却用老眼光看待他。一次知青灶丢了二百斤粮,尽管小赵对天发誓,人们还是怀疑是他偷的。他一气之下离队出走,和几个哥们在永寿偷了人家的鸡和羊,被公安机关扣留。接到小赵的信后,王敏意识到,小赵的反复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时如果不拉一把,他将会滑得更远。于是,王敏不顾女伴们的劝阻,乘车前往永寿,在拘留所看望了小赵,鼓励他坦白交待。王敏的行动大大出于小赵的意料,他感动得泣不成声,决心痛改前非。
一九八〇年,他俩作为五厂职工子弟,都被内招进厂。王敏分配到织造车间当值车工,担任了车间团支部委员,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赵跃进在组织和王敏的帮助下,进步也很大。他担任了落纱组副组长,又光荣地入了团,还被评为八三年度全厂先进生产者。在共同进步中,两位年轻人的爱情也成熟了。
他们的爱情受到工会组织和和车间领导的支持和称赞,但一些人也为王敏的选择而惋惜。王敏的妈妈得知此事后,气得大吵一顿,提出如果王敏与赵跃进恋爱,就和她断绝母女关系。在一段时间里,吵得王敏回不了家,只好搬到单身宿舍去住。厂工会和车间党团组织,及时去做家长的工作,终于使老人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历尽曲折见真情。在赵跃进转变的过程中,处处有着王敏的热诚帮助。难怪在他们完婚的日子里,婆婆由衷地夸奖刚刚过门的儿媳妇。
(解丽君 平中庆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