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杰
除夕之夜,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著名歌唱演员奚秀兰演唱了《我的祖国》、《阿里山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几首民歌。她那甜润的歌声,柔美的舞姿,似乎不象是在表演,而是象在对自己的母亲——祖国,诉说着女儿的一腔深情。
奚秀兰生于南京,是在安徽长大的,她十二岁时就到了香港,是香港一位多次获奖的著名歌星。按说象她这样的人,恐怕应该“港味”十足,或者“洋味”百倍了吧,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她说:“我非常喜欢民歌。”一九八二年,她在香港录制了《我的祖国》,被誉为最受欢迎的“白金唱片”。她曾颇有感触地说:“流行歌曲可能会轰动一时,但保留时间不长。象《我的祖国》这样的歌很美,有保留价值。”
民歌,作为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了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在我国,民歌的曲调丰富多彩,它有优美抒情的山歌,节奏铿锵的号子,流丽畅述的小调等,它们集中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的欢乐情绪,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奚秀兰如此酷爱民歌,正是借以表达她无比向往祖国的绵绵深情,她迸发出的心声,也足以代表着海峡对岸和一切旅居国外侨胞对祖国的眷恋。她所谓很“有保留价值”的,绝不仅是一首歌,一支曲,而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那种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