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文
青年人兴趣各异,所好不一。八小时以外,或好打球下棋、吟诗作画,或喜闻鸡即起习武练功、长跑运动……五花八门,适应了精神生活的不同需要,使大千世界更显丰富多彩。对此,具有卓识远见者,则因势利导,促其勤于学、功于就,一技之长获得用武之地;目光短浅者,则望而生厌,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堵截。
近闻,青工丁某,酷爱文艺写作,工余饭罢,手不失卷,夜阑人静,秉烛书案,成得一二小作之后,竟被人斥为“不务正业”;又闻青工小吴,男中音歌唱顿见功夫,一次会演,被行家发现,与单位协商欲送专门学校短期培训,不料函发至所在基层单位却卡了壳。理由是:建筑工人以工为业,大楼是靠干上去的,不是唱起来的,谁培训谁付工资。
诚然,卡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我们一些领导同志,看不到社会主义企业在出产品的同时,还有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任务。其次是本位主义思想作怪,他们生怕小团体利益受损失,而忘记了整个四化大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造就人才提供了“肥田沃土”,为一技之长开辟了用武之地。我们的各级干部,应该为人才的成长适时地“培土”、“灌溉”、“施肥”,为青年职工的各种业余爱好大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