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八公司 王梦麟
人们习惯将日常随处可见的亨物,谓之为“司空见惯”。愚钝不知出典。近读唐人刘禹锡《蜡李司空妓》七绝诗云:“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使肠。”茅塞顿开,始知成语典出于此。诗中的“司空”是官职,即指晚唐时当过宰相和御使中丞的李绅,这里刘借用汉末三公之一的大司空来尊称他。
生活中,每遇事,一言以蔽之曰;“司空见惯”而无动于衷的情形不胜枚举:身为领导,见到群众有违法乱纪行为,或是生活上存在困难,熟视无睹,执此言而处之泰然,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身为党员,见上级搞不正之风,有害于国家和集体利益时,不抵制,不斗争,执此言以示无可奈何,先锋队的带头作用哪里去了?身为家长,见到子女犯错误、失足、甚至堕落,听之任之,执此言而不严加管教,不啻有偏袒、庇护之嫌;在公共场所,见到犯罪分子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攸关时刻,“处变不惊”,避之唯恐不及,执此言籍以明哲保身;见他人邻里、夫妻间争吵、斗殴,不劝阻、排解,执此言而“作壁上观”等等,皆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全然没有一点见义勇为的气概。
见到于国家、集体、事业、群众有害无利的事情,只言“司空见惯”,而不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去防范、变革、杜绝,显然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一类表现。此种为私的观念一旦作祟,便使得人们关系松懈,意志涣散,于同心同德建设“四化”大业很是不利,也和一心为公的时代精神大相径庭。君若染此“痼疾”,当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