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铜川市整流变压器厂办公楼前的宣传栏内贴出了一张醒目的《招贤榜》,上面写道:我厂三吨铲车由于恶性负载,造成滑道严重变形,现决定子以修复。愿为厂分忧解难的志士仁人,请携方案来生产科面商有关事宜。这里,围观者不少,有人说:这毛病可不比一般,别说咱厂,就是比咱们资格老的厂也还没听说有谁修过。还有人说:“没有金钢钻,谁敢接破瓷器。”一时,铲车招贤一事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话题。一车间主任张万长面对红榜独自沉思:论全厂钳工技术力量,就数我们车间强,如果我们不揭,这红榜怕是下不来了。忽然,他想起一个人来,便飞快向基建科奔去。原来的车间主任王玉斌干过二十多年钳工,在修理上有丰富的经验。王玉斌听完张万长讲明来意后,非常支持揭红榜。两人先后商量两三次,初步拟了一个修理草案。张万长又到设备动力科找着当机修钳工多年的张计谋。两个人又一起找到钳工出身的车间副主任曾百川。三个人共同研究后,认为草案稳妥可行,由张万长面报了生产科。方案经生产科批准,便组建了会战班子。
次日上午八点,参加会战的“八大金”列阵在《招贤榜》前。除了张万长、王玉斌、张计谋、曾百川和张建明以外,还有钳工班长訾保庆、焊工胡生海和钳工刘仙洲。张万长简单地作了战。前动员后,代表会战的同志郑重地揭下了这张《招贤榜》。
修理铲车的困难确实不小,框架在垫上特制的胎模进行冷压以后,不料出现了新的形变,压好这边弯了那边,校好侧面却翘起了后面。他们利用压力机、空气锤,采取冷压、热烤反复校正,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住在附近的车间技术员康俊峰和龙门刨工赵同福主动赶来助战。经过七天两夜,三吨铲车的双叉终于安全平稳地举过了三米的半空。
十二天后,在原来贴《招贤榜》的地方又贴出了一份光彩夺目的《嘉奖令》。厂部在经过对铲车进行严格的检验确认合格后,为了表彰八位同志揭榜告胜,决定发给他们奖金二百元,并号召全厂职工学习他们勇于为厂分忧解难的高尚品德。
(郭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