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心,扎根在祖国的土地

2023年08月11日

芦丁

每个人,一想到祖国,自然会想起构成祖国最具体的、最实在的东西,那就是土地。

我国著吝作家秦牧曾在《土地》那篇文章里,写到关于泥土的一段动人的故事:解放前,东南沿海一带穷苦的劳动人民,为了谋生,不得不飘洋过海,远离故乡,去陌生的异国寻找一条出路。他们当中,有的在临出门前,挖一包“乡井土”带上,一直珍藏在身边。这样,他们仿佛没有离开祖国,还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

前不久,我到一家农场去采访。一天傍晚,我在一条两边是果林的马路上散步。我的目光突然落在那些苹果树和桃树上。原来,那些树长得特别,主干从地面到权枝那儿有的只有一尺多高,但分枝却蓬茂扩展,均匀地伸向四周。问一位农艺师,才知道这其中奥妙。这样栽培的果树,根扎得很深,主干低矮,减轻了果树结果时下坠的负担,采摘时也方便。

由此我想到,一个人,如果他的心不扎在祖国的土地上,职务再高,想得再远,他对祖国和人民还是无甚作为的。而有的人,虽很平常,象那低矮的果树一样,只要踏踏实实地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会给生活捧出甜美的果实。就说上面看到的那位农艺师老邱吧,他是五二年毕业的大学生,家在广东,岳母在海外,前两年有病,他爱人去岳母处服侍。今年五十七岁的农艺师,曾在极左路线的年月,因为他从事一项后来用事实证明他没有错的而且还有贡献的科学试验,而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监狱达十四个月。在前两年“出国热”中,他却一直保持冷静。一位场领导同志说了一番很叫人沉思的话:“就他的情况来说,已具备申请出国的理由和条件,可他从没想过到国外去。”后来我曾试探性地问过,他的回答很简单却耐人寻味:“中国人嘛,去外国学点东西,再回来工作,这是可以的,如光想自己过好日子到国外,还是别去好。”

他在这个农场工作了三十二年,在果树栽培、育苗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心早已象那些果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任何大风也是吹不倒的。

我们是华夏子孙,是属于这块土地的主人,将这块土地建设得日益繁荣,富足、美好,这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让我的心,象所有爱国者的心一样,紧紧扎根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吧!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大连的魅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4-05/25/0318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