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七月成立的西安绝缘材料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了半年,仍无法安置大批的待业子弟,八二年二月,厂党委召开专门会议,决定选派技术科长王永德出任服务公司经理。五十二岁的王永德,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校,后赴苏联留学。他与绝缘材料打了几十年交道,可算称得上是个“专家”了。他一到服务公司,就立刻决定发展生产,兴办企业。他首先分兵几路,亲自出马,去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查,提出了公司发展生产的几条原则:扬绝缘之长、为大厂补缺、搞多种经营。想法的确不错,可能否实施呢?当时的服务公司一无厂房,二无设备,全部财产不足万元,难怪有人咋舌摇头呢。但王永德却信心十足。他派人购回沥青等原材料,在露天搭起炉灶,架起柴油桶,他们要凭这样的设备熬制出当时我国第一流的高能电缆胶;同时,还承包了厂里的锅炉维修任务,组织剩余劳力和科室人员突击盖厂房。一个月后,一百平方米的简易厂房盖起来了,锅炉维修赚得万余元;他们生产出的第一批电缆胶就打入了香港,在全国性的产品鉴定会上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订货单位蜂拥而至,公司的局面为之一新。
企业初具雏形,管理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公司开始实行严明的奖罚制度,不论谁,迟到一分钟罚款伍角,完不成任务或生产大量废品者,扣发当月奖金和部分工资。他还在公司实行奖金浮动,设立了攻关奖、质量奖、超产奖和全勤奖,真正体现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原则。
王永德当家,特别注意精打细算。公司现有的设备百分之八十是用废品改装的。公司初办时,他们到火车站、飞机场发货,全凭三轮车和自行车一趟一趟地运。八三年,公司要修一条蒸汽管道,承包单位张口就是两万五,王永德一听就摇头。结果,他们自己动手干,只花了两千多元。
王永德管理上是内行,干活也不含糊。他到公司两年多,体重减了十多斤。八三年修蒸汽管道,尽管家离公司只有一里之遥,他却三天三夜没回去。
有这样的当家人,企业怎能不兴隆?!
现在,厂里的待业青年全部得到安置,公司已有职工二百多人,固定资产由当初的四千元增加到九十多万元,去年的总产值比前年增长了一倍半。公司建起了厂房,职工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