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光彩的事业

——几位青年向蒋绿云学烫发二三事

2023年08月11日

全国先进个体户蒋绿云创办的“新新理发店”,以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烫发技艺,赢得广顾客的赞誉,引起成千上万青年的共鸣。

现在,三省十四县的二十七名青年慕名而来,参加了渭南地区劳动局开办的烫发学习班,在蒋绿云的指导下,共同追求长期被传统观念的尘垢所掩盖着的光彩事业。

千里投师

赵爱平,来自河北省承德市。姑娘秀气。文静,离开亲人和家乡,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难道就是来搓肥皂,卷头发?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是老干部。她豆寇年华,充满金色的理想:当科学家,当文学家;高考落选后,又想当音乐家,练习小提琴之余,她买了个削发器,常常给女伴们削削刘海,剪剪头发。女伴们经她打扮,更漂亮了。

人们的赞美,敲开了她的心扉,当她从《陕西青年》上看到了蒋绿云的事迹后,更是激动不己。于是,她便给蒋大姐写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蒋大姐回信了,盼望她快来。她给爸爸说,爸爸支持;她给妈妈说,妈妈反对。经过多次家庭“辩论”,她胜利了。

现在,姑娘虽然还在思考着人生的真谛,但她却毅然拿起了剪刀……

背馍学艺

风,吹乱了她的头发;雨,湿透了她的衣衫。她肩上扛着沉重的自行车,土路泥泞,一步一滑,但她不退缩……

她,就是学习班的“背馍学员”,渭南市信义公社的青年农民,已有孩子的母亲刘金贵。为了学习,她几乎每天早出晚归,日行六十里。白天按时到学习班,晚上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

她心肠好,常为邻居梳头剪发。农村富了,嫂子姐妹们不甘“土气”,常对她说:“咱啥时也能烫烫发?”她心动了。于是悄悄和爱人商量:“我学会了,咱将来开个烫发店……”说服了爱人,又去劝婆婆。老人被感动了,把小孙子一抱:“去吧!娃我管了,可不知人家烫发店要你不?”

公家烫发店不要,蒋绿云却破例收下这位乡下孩子的妈妈。刘金贵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别人睡了,她还要再干一会。她勤看,勤想,勤做,是那样专注,那样认真……

职业抉择

十九岁的姑娘郑萍爱笑,爱唱,姐妹们说她是“百灵鸟”。可这几天,她却陷入了沉思。原来,女友给她写信说:“公司招工了,你爸爸当科长,肯定能给你找个合适的工作。”

是的,爸爸有权,但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让爸爸去开后门吗?她决定走自己的路。《陕西日报》刊登蒋绿云自谋职业的事迹后,想到几千人的单位没人会烫发,她就决定去蒋绿云那里学习。征求家里意见时,爸爸赞成,可妈妈不同意。姑娘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妈妈,终于来到了渭南学习班……

夜深了,郑萍却久久地思考着。是啊,人生在世应该凭本事吃饭,“走后门”才是最不光彩的,我应该以不懈的追求,回答传统观念的挑战。

本报通讯员 张任德本报特约记者 江长录

上篇:没有了
下篇:“清道夫”与“绊脚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4-07/03/03272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