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把伟大祖国吹进了黄金时代,我省黄金生产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据统计,一九八三年黄金产量(包括成品金和金精块矿含金量)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了一百零四倍。
黄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每吨矿石中仅含几克,生产难度大。我省在发展黄金生产中,主要抓了“一大、一小”。所谓“一大”,就是建设国营大金矿。几年之前,潼关金矿那里还是荒山一片,建设者们住帐篷、顶蓝天,开山凿洞,如今已是巷道纵横,厂房连片,一千四百多名职工奋战在矿山。去年生产的金精块矿含金量占全省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九点六,成为我省黄金生产战线的骨干企业。所谓“一小”,就是抓了地、县“群采”。过去,只有少数地、县采金,如今已有集体采金队四十九个,加上“采金户”,有四、五千人。他们活跃在汉江两岸、嘉陵江畔,一九八三年的采金量占全省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七。随着采金事业的发展,农村中靠采金致富的“千元户”、“万元户”大量涌现,“群采”收入去年比八二年提高了百分之五点五。
不久前,我省又成立了黄金公司,国家投资数千万元,安康、勉县等一些矿山正在建设或准备,可望在“七五”期间有个新的发展。
((曹向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