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豹隐
一位工人作者坦率地告诉我,他觉得搞创作主要凭想象,深入生活没多大作用了。应当承认,他的话代表一部分业余作者的看法。
我们并不否认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但艺术想象之花必须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根茎才能开放得绰约葱茏。离开了生活,用想象扎一朵纸花插进土壤中,是无论如何难以存活的。一篇文学作品,促使作者最初产生创作冲动的原因固然是各不相同的,作品主题的提炼和题材的孕育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受一人一事或一言一语的触发,引出了某一方面的业已孕育成熟的丰富生活;有的是熟悉了大量同类的人和事,产生了意念。有时生活提供给作者的素材比较完整,有时则仅仅是一些难以成形的片段材料。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任何一篇优秀的、动人的作品的产生,都决非完全借助想象所能够完成。而必须是作者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去选择描写的对象和构成作品的材料,并以自己稔熟的、至少是有所了解的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其基础。作家不应是生活的观众,而必须置身于生活漩涡之中。他熟悉生活与人物,而且深切了解它的意义,他在创作时唤起的是亲身感受过的真切记忆,这样,注入到作品中的感情才可能是坚实而充沛的。那种不重视生活积累,更谈不上对生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一味依赖于想象,其后果正如孙犁同志所说的,“从概念出发,强拉硬扯,编造故事互相‘观摩’,互相‘促进’,神乎其神,而侈言‘高于生活’,这就是当前有些作品千篇一律凌乱冗长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直接的生活经验,亲身的经历,是头等宝贵的创作素材。仅凭想象、臆造来进行创作,是无法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