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他们用煤屑、汗水和那颗火热的心。把温暖送至千家。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运输区生产班长景义就是其中的一个。
景义是一九五八年从部队复员来到矿上的,今年四十九岁。六一年,王石凹煤矿建成后,移交生产,建井队里有些人嫌煤矿工作苦,劳动强度大,找其它门路了。而他却不顾大伙的相劝,毅然留了下来。有人问:“景义,你到底看上了这个黑炭窑里的什么呀?”他说:“革命需要我挖煤,我就一辈子呆在井下!”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景义始终是按这个信念去做的。
井下巷道千回百折,纵横交错,加之有限空间和能见度低诸因素影响,常常给机车正常运转带来很大困难。一九七九年元月的一天,一列满载原煤的重车,在东一石门前突然掉道。这里是东大巷的咽喉,如果不很快处理好掉道,全矿部分采掘区队的正常生产就要受到影响。正在附近安排生产的景义,急忙抱起一根圆木冲了过去。他将圆木顶在掉道车皮一侧,吹响了“前进”哨令。由于逆风,司机听错了哨令,向后猛退,老景被矿车撞伤了,食指、中指粉碎性骨折。他不得不住进医院。一个多月后,伤还未痊愈,他又以惊人的毅力,来到了井下。
景义就是靠着这种顽强拚搏的精神,五次受重伤,每次都是伤未痊愈就投入了生产。
人们都说景义干活象只猛狮,但他对同志却有一腔热血。工人张洪信,家中七八口人,住房紧张,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老张盖起了新房;孔祥武要去上海治病可手头紧,他拿出五十元钱支助。所以,同志们都称赞老景是生产上的猛将,生活中的朋友。(长毅 云英 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