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过
范旭东(一八八四——一九四五),名锐,湖南湘阴人,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赤诚的爱国实业家和杰出的民族工业拓者。他早年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留学日本,一九一〇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任职。他痛恨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决心发展民族工业,振兴中华。
一九一四年,范旭东从欧洲考察归来,即着手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他招股集资,在河北塘沽一处破落的渔村,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精盐厂,一九一六年第一批精盐上市,开创了我国自产精盐的历史。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又为发展我国制碱工业而奋斗,他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外国资本家的封锁,又于一九一七年,在塘沽久大盐厂附近办起我国第一个制碱厂——永利制碱厂。碱一出厂,就遭到帝国主义的倾销竞争,他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制碱专家、工人齐心协力,使纯碱质量不断提高,并于一九二八年将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伟业早惊寰宇内,壮志时在化工中”,范旭东在取得上述这些惊人的成就以后,继续开拓前进,为了打破外国公司对酸类产品的垄断,他不怕威胁、刁难,不受利诱收买,又在南京卸甲甸建成一座亚洲第一流的大型硫酸铵厂,一九三七年二月正式投产。从此,酸和碱这两项基本化学工业,就在我国发展起来了。南京沦陷后,他毅然冲破包围,率领技术人员迁入四川,办起“久大”和“永利”分厂,继续兴办民族工业,支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正准备大展宏图,却不幸于一九四五年十月二日,在重庆病逝。
范旭东先生一生致力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苦心经营,奋斗不息,不仅为创造民族的基本化学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他逝世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工业先导”和“功在中华”的挽词,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周恩来和王若飞同志送的挽联,概括了他的一生:
奋斗垂卅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波海留残业
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挽联赞扬了他为创建我国化学工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