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是美国贝尔试验室于1954年研制成功的,它是利用半导体吸收电离性辐射而产生电动势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设施。三十年来,由于转换效率不高,价格昂贵,目前只能作为电子计算机、电子表、人造卫星及一些民用机械的小型电源。
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以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致力于研究甩太阳电池发电,相继建成了一些太阳电池发电站,容量已达一千千瓦级。这就对太阳电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太阳电池的发电量和受光面积成正比,而太阳光的入射能密度又很低,单位时间每平方米只有一千瓦,要得到大的功率,电池的面积就必须很大。不仅设置场所成问题,而且成本很高。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正努力研制新的太阳电池材料及新的生产工艺,以求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的太阳电池,主要有硅(单晶和多晶硅)太阳电池,化合物半导体(Ⅱ—V族、Ⅰ—VⅠ族化合物半导体)太阳电池、非晶质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已由1954年的6%提高到20%。效率越高,所需的面积就越小,成本也就越低。可以预期,不久即可出现与其它发电站相媲美的太阳电他发电站。(瑞璜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