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前夕,在兴平县召开的“双文明”户经验交流会上,一个身材颀长、文静秀丽的姑娘,向大家介绍了她办家庭石棉瓦厂的经过。她的话,赢得了与会者的啧啧赞叹!
她叫刘文娟,是位二十二岁的待业青年,家住兴平县潘村。文娟从事石棉瓦生产已有四五年了。一九七九年,她初中毕业后进了村办的石棉瓦厂当工人,后来工厂停办,她姐妹几个都闲在家里。从去年开始,文娟就谋划着在家里办个石棉瓦厂,把姐妹们学到的技术都发挥出来。她的想法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大家一齐动手,把后院三十平方米的空地平整好,搭起简陋的棚子作为厂房。在咸阳一家石棉瓦厂的帮助下,文娟她们克服了缺乏资金,没有原料的困难,全家人分工负责,一个家庭小厂办起来了。
生产石棉瓦是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每块瓦的生产都要经过泡氯、和浆、铺丝、收瓦、检验等工序,稍有疏忽,就可能出次品。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负责,文娟订了一条制度,规定凡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许出售。有一次,由于配料不当,生产出了四十块硬度不好的生瓦。文娟妈看到要报废这么多产品,十分心痛,文娟却说:妈,咱可不能只图多赚几个钱,让人家指着脊背骂咱们。她坚持把这些瓦全部报废。仅此一项、就使她们减少收入二百多元。对用户负责的思想换来了用户的信赖和支持。家庭工厂的产品常常供不应求,她们生产的石棉瓦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远销到咸阳、西安、宝鸡等市和甘肃省。工厂从去年八月份办起来到今年九月底,已获纯利润九千三百元。
刘文娟还主动帮助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乾县临平公社综合厂办起了石棉瓦厂,请文娟去作技术指导,她撇下了自己的生产,挤时间到乾县去了九天,使这个厂的生产走上了正轨。前不久,冉庄村的一家石棉瓦厂开业,文娟又借给了他们二十多个瓦模,帮助他们培训了两名技工,还为他们提供了氯化镁原料。乡亲们纷纷称赞文娟是一个思想好,风格高的好姑娘。
(李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