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钼城掠影

2023年08月11日

本报记者 田永祯

汽车奔驰在华阴道上。车到华山口,便开始爬坡,向南面驶去。马路两边,尽是青山流泉、奇松怪石。车行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海拔一千四百四十米的、世界最大的钼业基地——金堆城钼矿。

陪同记者参观的老庄,是某选矿厂的党委书记,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热情地告诉我,这儿的钼矿床规模巨大,储量丰富,不仅适于露天开采,而且钼质优良,选冶性好,实属稀世之宝。当谈到钼的用途时,他说,钼被誉为“核子时代的金属”,是发展宇航工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电气、原子、化工等领域。

我们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了露天矿。采矿,这是冶金的第一道工序。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繁忙沸腾的景象。那手臂老长老长的电铲,只消两铲,便将载重二十吨的翻斗车装个满满的。一辆辆满载的翻斗车鸣笛急驶,从这儿奔向铁路专用线,将矿石倒入电机车里,而后运往十里之外的选矿厂。

从露天矿出来,我们来到万花岭选矿厂。在铁路线的尽头,有一个很高的龙门吊车,它轻轻一抓,便将一节车厢翻个过,将几十吨矿石倒入“老虎口”——这是一个V型大坑,里面装有一个巨大的破碎机,日处理矿量可达一万五千吨。经“老虎口”破碎后,一条长长的输送带,直把矿粉送入机器隆隆的厂房,再经过磨矿、粗选再磨、粗精、二段再磨、精矿、脱水干燥等多种复杂的工艺,最后才提炼成闪闪发光的、天蓝色的钼精矿。

从选矿厂出来,我和老庄漫步在厂区前面的文峪河畔。他望着清清的河水,讲述了这个矿的发现过程。二十九年前,一位地质队员在河的下游小憩,出于职业的习惯,在休息处随意敲打。突然,他“呀”了一声:“这不是钼矿吗?”他和同事们欣喜若狂,好象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他们沿河而上,进行勘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钼矿床。沉吟了片刻,老庄又说:“一位西方的矿业权威曾断言:‘东方穷钼,不必把注意力集中于东方’,金堆城矿的发现,不是用事实推翻了这个结论吗?”

我们从河边登上了一个高坡,欣赏这二十里矿区的壮丽景色。老庄指着那一片厂房,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座矿区,是我国自己勘探、自己设计的采、选联合企业。一九七一年第一期工程投产以后,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持续递增。到去年底,已生产钼精矿三万多吨,硫精矿四大多万吨,为国家上缴利润六千多万元,投资早已全部返本。至于二期工程,也在去年十月建成。待正式投产后,全矿区的钼产量将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海内外。有几项质量指标,还夺得了世界之冠。

入夜了,四周山上万家灯火,闪闪烁烁,璀璨夺目。那依山建筑的家属院里,传来了声声笑语;高大宽敞的工人俱乐部里,回荡着阵阵欢歌。蜿蜒南去的文峪河,流水淙淙,似乎也在唱着动听的歌。我暗暗地想,这不正是一支歌颂祖国歌颂钼城的新曲吧!

(题图汪洋)

上篇:没有了
下篇:看“花环”想战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4-12/28/0349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