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专 高时阔
一个几十人的科研所,原计划给所内科研人员每人配一个书架,谁知本单位有的工人却“咬”开了:“为啥不给我们配?”好在人数不多,所领导为了息事宁人,便给工人也配了书架。
一所大学准备给取得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安一盏台灯,又有人“咬”起来:“为啥不给我们安?”校领导一核算:都安,数目太大,不好办,只好都不安。
“咬”算不算“国货”?余未尝细考。然而,现实中某些人的“咬”劲也着实厉害。在福利待遇上,路见不平,张嘴便“咬”,把高的“咬”下来,或者把自己“咬”上去,直到“咬”平为止。
细想起来,某些人的“咬”也是看对象的。陈景润晋升为研究员,他们不“咬”;郎平、张蓉芳得奖金一万三千元,他们不“咬”。不眼红吗?怎么不眼红!只是太高了,“咬”不着。也“咬”不起。而对身边的“小人物”他们却“咬”住不放。要给一部分知识分子长工资吗?这不公平,于是起而“咬”之。我长不成,也叫你长不成。要给中专生发书报费吗?也“咬”得你发不成。总之,要穷大家一块穷,要落后大家一块落后,要不出名大家一块不出名。
齿轮“咬”住了,机器便运转不灵;人与人之间的“咬”,必然严重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咬”病当治。治法之要,便是革除平均主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奖罚果断,直奖得一般人“咬”不着、“咬”不起。要“咬”,也只有快步赶上去,方才有“咬”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