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公司
伍都盈
苏州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江南的名山、佛寺不少,唯独寒山寺令我心驰神往,萦怀多年。之所以如此,是因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光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引得我非一睹寒山寺的风姿不可。一个出差的机会,我游览了这一江南名城。
从枫桥下车,走不多远就是遐迩闻名的寒山寺了。寺的照壁上,“寒山寺”三个大字,苍劲而古朴,新髹了金,光彩耀眼。这寺始建于南朝梁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朝两位高僧寒山、拾得,居住此寺,才定名寒山寺。
寒山寺不大。前殿有寒山、拾得的塑像。他们不是长眉合目、正襟危坐的老僧,倒象是手舞足蹈、爆目嘻咀的罗汉。前殿不阔,正殿也不辉煌,围墙圈起的椭圆形院子也不宽广。
寒山寺内,没有奇花异草,也没有什么非凡的圣迹,它的出名就在那清扬、悠远的钟声。于是,我来到寒山寺最引人的地方——钟楼。
钟楼不大也不高,两层,楼下仅容十人。窄窄的木梯直通楼上,楼上更小,吊着那口大钟外,挤上四五个人,便难转身了。不少游人,连我在内,都争着想抢住杵木去撞击大钟,无奈人多手杂,只要沾上杵木的边,就急不可待地朝钟撞去,于是便有嗡嗡嘤嘤的声音,不绝于耳了。据说,日本朋友很讲究除夕之夜聆听这钟声,他们有的涉重洋,越关山,而且算计好,赶大年三十到寒山寺来听。由此,我想到,寒山寺在江南众多的佛寺之中,原不过是一处极普通的小寺而已。当年这钟声弄得张继在客船上夜不能寐,吟咏了一首羁縻思乡的心曲,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一出,寒山寺便名声大噪,历一千多年盛传不衰。今天,这钟声,穿越了时空的局限,还在二十世纪的上空回荡着,拨动了两国人民的心弦,变成了一曲友谊的合奏,古老而又年轻……
一出寒山寺,距院门几十步就是枫桥。她座落在古运河的支流上,高起的桥身,半圆的石拱,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桥和寺一样。也是张继的诗,给了她声名远扬的翅膀。
站在枫桥上,望着两岸一丛丛、一行行还未长大的枫树,我又默诵起《枫桥夜泊》来了,……呵!二十八个字给了南国一隅以多大的生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