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由剧作家鱼闻诗编写的秦腔爱国历史剧《冼夫人》在西安上演后,名声大擐,观众除对剧本大为欣赏外,又为张泳华所扮演的冼夫人而拍手叫好。而张泳华——这位在秦腔界享有盛名的演员,从自己所擅长演的花旦、正旦、青衣一下子跨越到演老旦,这在张泳华的艺术道路上是一次大的突破。
张泳华一改过去那种温文尔雅的表演风格,成功塑造了冼夫人刚毅爱国的母性形象。在近百场演出中,她自觉地把表演技巧与人物性格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并在老旦的动作里恰到好处地揉进了须生、老生的动作,使冼夫人这位巾帼英雄充满了阳刚之气。特别在唱腔方面,张泳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高亢、宏亮、音域广、共鸣,把冼夫人的爱国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庭训》一场,当孙媳凤姣要救冯暄去广州杀王仲宣时,冼夫人却让她冷静地坐下来,听一听冯门为国屡建功绩和家史时,张泳华此时表演又是那样亲切入微、感情真挚地唱出了“莫气愤、莫伤痛,祖母言语尔细听”的一大段慢板叙唱,使爱孙媳之情、顾大局之理,水乳交融,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随着音乐起伏的变化,张泳华的唱腔是那样引腔自如,犹如一股暖流沁入心扉。味道浓郁、旋律流畅,以亲切的音乐情绪表达了冼夫人豁达明智、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为了唱好“庭训”的一大段唱腔,她在气口的运用和音区的控制都融于人物心情于婉转声腔之中。无论是散板节奏,还是慢板形式,她都唱得有层次,有起伏。以字行腔、以腔抒情。音乐形象十分丰满。张泳华在唱腔里还大胆地换进轻音乐的港台风味,使听者有细腻悦耳的韵味,又有粗犷豪放的壮美风采。因此许多行家和观众说:“任凭你曲谱怎样变化,张泳华唱出来总是秦腔。”
张泳华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