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经济还不发达,国家和国民非常贫困,家庭结构基本保持着封建时期的原状。一家几代,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成群的兄弟姐妹,组成一个大家庭。父亲在家庭中享有绝对的权威,母亲肩负着养儿育女的重任,青年人则处于从属地位。 五十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开始腾飞,进入了所谓经济高度成长时期。家庭结构也受到了冲击,迅速向着欧化发展,一个个以小两口带着孩子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大家都在各式各样的公司上班,父亲失去了权威,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近来,日本家庭结构又经历着新的变化:三世同堂的家庭有增无减,小家庭化的趋势大大减弱。究其原因,是青年一代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改变。例如,富士银行对一千六百三十四名单身男女职员进行了调查,表明男子结婚后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的占了百分之五十九点八,不愿意同住的只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九,约是二与一之比。女职员中,虽然还有将近一半的人,(百分之四十五点七)因为对姑嫂关系难以处理的观念很强,结婚后不愿与公婆同住;但愿与公婆同住的却超过了这个比例(百分之四十五点九)。
据调查,男青年中,有百分之二十三点八的人,愿意在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时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三的人愿意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女青年中,让公婆照顾小孩”、“侍候年迈的公婆”而愿与公婆同住的占四分之一,一直愿与公婆同住在一起的也占百分之二十二点八。说明日本青年关心老人的人增加了,并且在经济上独立自主的信心有所动摇。
(瑞璜 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