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柳 痴
据说,求全乃中国人的嗜好。细想想,此论倒也不无道理。中药里有十全大补丸,各种县志中大都有十景,……好象非凑足一个整十才算完整似的。这种观念反映到文艺创作上,则表现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喜欢把人把事写尽。要是有人没做到或偏不这样做呢?那好事者就动手来续。高鹗续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少人续王实甫的《西厢记》、便是实例。
对求全有兴趣的又岂止是中国人!维纳斯的塑像在被发现时就是断臂的,为了接上这断臂,众多的外国人曾设想了这样、那样的方案,这也是在求全。不过,以上种种,皆为往事矣。而最近在文艺创作上求全的事例,又有要为(或已经在为)路遥的《人生》作续的。
路遥曾郑重宣称:“对我来说,《人生》现在就是完整的。”稍微懂一点文学的人,对他的这种观点,都会由衷地认可的。因为,小说毕竟不是悼词,它完全没有必要把一个人从生历数到死。高加林清退回乡以后的境遇如何?他最后是否同巧珍的妹妹结了婚?好事者不妨整日去苦思冥想,却不好向作家寻根究底。因为,在《人生》里,路遥已经完成了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他对自已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也表现得很充分。再去写续篇,则无异于画蛇添足。至于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硬要去续《人生》,我又不禁要问:你是否有与路遥相符的生活经历、一样的认识水平、同等的艺术素养呢?怕难能如此。既这样,若要搞文学创作,便应该从自已的实际出发,去写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何必去硬充续貂的角色。清人金圣叹在批评一些人为《西厢记》作续的蠢行时指出:“人即爱好,何至向西施颦眉?人即多财,何至向龙王比宝?人即予圣,何至向孔子徐步?人即慢上,何至向释迦牟尼呵呵大笑?乃今世间偏多此一辈人,可怪也。”这真是至理名言。
维纳斯的塑像、曹雪芹的《红缕梦》,虽系不完全的艺术品,后人尚续不成、续不好,何况完整的艺术品《人生》乎!窃以为,还是不去续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