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玲·
往往有这种情况,几个同龄人比在一起,衰老程度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人有两个年龄在起作用。一个叫“日历年龄”,一个叫“生物年龄”。“日历年龄”是人的生命度过的时间,即我们通常说的“实足年龄”。“生物年龄”是人的生命自然演化的程度,即人的实际衰老程度。这两个年龄都应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统一起来,就是说“日历年龄”同“生物年龄”应该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很大影响,这两个年龄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对于生活、工作环境好的人来说,他的“日历年龄”虽然已经四十岁,但其“生物年龄”可能仅有三十岁,实际年轻了十岁;对于生活、工作环境差的人来说,他的“日历年龄”虽然只有三十岁,但其“生物年龄”可能已有四十岁,实际衰老了十岁。
在实际生活中,“日历年龄”当然记得何年何月出生,就可以准确计算。“生物年龄”如何计算呢?有的学者用电子计算机相关分析,得出了计算“生物年龄”的公式。此公式可以引入人的视觉功能。听力、握力、肺活量,鼻毛白化率,脊柱侧弯度,收缩期血压等变量,就可算出一个人的“生物年龄”。我们一般不必要把注意力放在“生物年龄”上,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分析,就可以基本上明确一个人“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的差距。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努力,使人们的“生物年龄”都比“日历年龄”年轻,延长人们为社会工作的时间,而不致未老先衰。在这个问题上,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尤其要注意。由于中年知识分子的学习和工作太累,活动过分紧张,家务事过多,缺少充分的休息和生活条件,年深日久,自然损害了健康。有相当一批中年知识分子甚至终日辛劳,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长期这样下去,轻则患病,重则过早死亡。我们要奉劝广大中年知识分子,拼搏是必要的,但不可不顾生命,如果过早病倒或死亡,对国家、对自己都是极大的损失。为了使广大中年同志以及所有的人们“生物年龄”年轻化,有必要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推行干部职工度假制度、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条件、发展服务事业、普及自我的用脑卫生,按照宪法规定把休息制度化、定量化,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事业的成功,也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人人年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