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四月和煦的春风,我们走进西安医学院校园,在百花吐艳的教学楼前,见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心脏起搏器研究专家,西安医学院的黄治焯教授。
黄治焯教授今年五十七岁,但看上去只有五十岁。他是中国生物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也是唯一参加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我国会员,平易近人,很健谈。他从抽屉里拿出几个不同式样的心脏起搏器,告诉我们,美国每年百万人中就有六百人需要安装心脏起博器,我国百万人中也有十至二十人需要用起搏器进行治疗。而我国目前起搏器的质量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基于此,七十年代初他就开始了这项工作的研究。
谈话中,黄教授拿起一个小巧精致的美国心脏起搏器介绍说,我国在加强自己研制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心脏起搏器生产线,今年三月,我省派出代表团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判,他作为顾问参加。这次和我们谈判的对方在美国虽是个小公司,但产品质量并不低于大公司。黄教授在谈判的近一个月的日日夜夜里,废寝忘食的工作,每天晚上他都看大量的英文资料,直到深夜两三点。这段日子里,他每昼夜只能休息四个小时左右。这次谈判中,美方提供的生产心脏起搏器的设备要价较高,黄教授他们根据调查,据理力争,使对方的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一。这样,我国的第一个与美合资经营的心脏起搏器生产线在年底即可投产。
黄教授还勤奋地著书立说。由他主笔与美国一位生物医学家合著的《心脏起搏器的设计应用》一书,正在用英汉两国文字出版;最近他与医学院杨鼎颐教授等合著的另一本书《心脏起搏和心脏电生理》也即将和读者见面。
(马蛟龙 韩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