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超
马克思是一名学习勤奋而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毕业证书上这样写道:“该生天资聪颖,在古代语言、德语和历史课程中表现出非常令人满意的勤勉,……”一八三五年秋,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继续深造。入学后,很快订出了选修九门课程的计划。一年以后,马克思转入在德国负有盛名的柏林大学就读。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里大量的资料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坚持以自学为主,结果,一年内他所掌握的知识,比当时填鸭式“喂养法”十年所学的知识还要多。
为了阅读俄国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调查资料,马克思五十岁时开始学习俄语。那时,紧张的工作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大大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而且精力也不能和年青时相比了。然而,马克思硬是凭着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仅用半年时间就掌握了俄文,使他成为当时西欧唯一了解这些文件的经济学家。
刻苦的学习使马克思有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能阅读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文书,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出使这方面的语言研究者都深为佩服的文章,能津津有味地阅读普希金和果戈里的名著,能大段大段地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诗句。他对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不惹人注意的角色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写的一篇关于微积分的数学论文曾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习!学习!这就是他经常向我们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榜样”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的这段回忆,生动而真实地道出了马克思的学习精神。
由于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使马克思饱尝了人间的种种辛酸,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在法国,他曾两次被驱逐出境。在比利时,他和夫人燕妮在同一天晚上被警察先后抓进监狱。德国是马克思的祖国,他却被迫失去国籍并遭到通辑。迁居英国后,贫病又搞得马克思身心交困,迫使他把上衣送进了当铺。书稿写好后,却因买不起寄稿件的邮票而苦恼。穷困的生活使他的四个孩子夭折了,其中一个在死后竞连一口小棺材也买不起……。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被压倒,他以惊人的毅力紧张而顽强地工作着。他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人,要处理国际共运中的大量事务,要接待四面八方的来访者,要完成包括《资本论》在内的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的工作,他常常从晚上工作到黎明,早晨稍稍休息后,又开始紧张的工作。饭后在沙发上睡一两个小时,晚饭后散步一会儿,在他来说已是最好的休息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他还发明了一种奇特的休息方法:写作累了,看一会儿文学书籍或演几道数学习题,改换一下学习内容,放松一下脑筋,便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了。聚精会神的工作使他经常忘记了吃饭,家里人常常为了让他吃饭三遍五遍地去叫他,但他几乎不等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又回到书房去了。
马克思经常说:“我们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他正是这样在安乐椅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