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上旬召开的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我省一名代表的研究专题和研究成果受到了关注,他就是被人们称做“业余古币研究专家”的西铁分局团委干部胡诚。
古币是个宝物,它是映照历史的一面镜子,从各个时间不同钱币的质地、形状、构图上,可以看出一个朝代的政治和经济风貌。胡诚一次去北京探亲,偶然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历代货币展览”后,竟迷上了那一枚枚古币,搞起了古币的收集和研究来。为了寻觅古币,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陕西城镇乡村,从老大娘的“万宝箱”到吹糖人老汉的废铜筐,从竹帘上的挂钩到小姑娘踢的鸡毛毽,只要发现了古币,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搞到手。一个假日,他到西安汉城未央宫遗址搜集古钱,发现一位农民有汉朝吕后时期的“八铢半两”和王莽时的“小泉值一”古币,简直喜出望外,要用几十元钱向那位农民购买,可那位农民不知是检验胡诚的诚意,还是真的喜欢小胡身上的那件蓝上衣,给多少钱都不要,非要他身上那件衣服不一可。小胡二话不说,立即脱下衣服,换回了那几枚钱币,只穿着内衣返回城里。
七年多来,小胡共收藏我国各个历史朝代的古钱币一千二百多枚四百多种。他经过认真研究,写了《论北周三币》、《论三国时期的币制和经济关系》、《关于大夏真兴》等四篇论文,为我国古币研究作出了贡献。
前不久,有人劝小胡把收藏的古币卖给外宾赚一大笔钱。小胡说:“这些古币属于祖国的,不是我个人的私有财产。等有一天,祖国如果需要时我要把它们交给祖国。”高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