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仲春,宝鸡市凤翔师范学校讲师刘武纪,抱着建设山区的信念,来到了秦岭深山里的风县,一年多来,他既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又呕心沥血地为振兴山区经济出谋献力,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刘武纪今年四十六岁,蒲城县人。一九六五年从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宝鸡凤翔师范学校工作,一九八二年获得讲师职称。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月,他顶着压力,拚命工作,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工作,自己动手编写刻印了一套四十多万字的化学教材,还自编了一本中学化学《基本歌诀》,自制了很多教具;后来,又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所长,为凤翔县的工农业生产服务,做了大量的好事,受到当地人们由衷感激和爱戴!
去年二月,老刘得知地处秦岭深处的凤县教师及科技人员缺乏,招聘人才,他就想去。亲戚朋友知道后,都赶来劝阻他,说风县在深山里边,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只有傻子才愿往那跳。可老刘却说:“正因为凤县文化经济落后,需要知识,需要科学技术,我才决定把我的后半辈子献给山区建设!”老刘的一些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朋友,得知此事也相继以较高工资、优越的住房为条件、争取老刘去他们那里工作,太原和渭南有的单位还发来聘书,但老刘都拒绝了。去年三月,他携带妻子儿女来到凤县。刘武纪在凤县中学继续搞教学工作。他带的是高中毕业班的化学课。他虽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仍认真备课,仔细地写出教案和提纲,并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辅导课。教学工作已把他的精力和时间占用殆尽了。但他还要挤榨出自己的精力,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为振兴凤县经济贡献力量。凤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稀有矿藏,但缺乏分析化验人员,往往要背上矿样翻山过河搭火车,到西安去鉴定分析。老刘便爬山涉水,采集矿藏标本,化验分析,为开发山区矿产资源提供了资料。他还帮助县矿产品公司筹建了化验室,代培了化验员。
另外,为使山区乡镇企业繁荣兴旺,老刘还担任了该县红光、凤州、双石铺等乡十多个企业的技术顾问,经常去进行指导。他还亲自办了一个化工厂,兼任厂长。该厂的花炮产品远销青海、甘肃、四川、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还打进了香港市场,不仅解决了四十多名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每年还可给凤县提供十几万元的财政收入。
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刘武纪呕心沥血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山区人民呢?老刘在他的日记里作了这样的回答:“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按照,‘一心、二不、四见’这几个字去做。就是一心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这正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写照。
(云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