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图
“西瓜两毛一斤,包熟!”
那喊声宏亮、厚实,还带点韵味,显得那么有信心。这一下子吸引了我,便拣上一只。卖瓜的汉子却捧起另一只说:“这一个包熟!”我默认了,请他剖开来看。
一刀下去,西瓜一分为二。可惜那西瓜只中心显出一圈淡淡的红晕,靠当中的几粒瓜子有些半黑,四周的瓜子还全是粉嫩的白色。用刀尖挑点尝了尝,非但不甜,反而酸中带咸,似有一股吃肥肉皮的感觉。这算什么瓜!
我们争执起来了。卖瓜的一口咬定是熟瓜。我于是恍然大悟:我上当了。原来我们两人对“熟”的标准不一样。天底下有多少争执,都是因为争执的双方所持标准不一样啊!由此联想开去,如今广告上有那么些花花哨哨的东西,诸如“国内首创,誉满中华”啦,“信守合同,实行三包”啦等等,说得十分好听,十分有信心,等你买了他的货色,真上了当,争执起来,结果还是他有理。其原因就在于广告中全无一点过硬的质量指标,只不过是利用你对这些话的正常理解而已!
你说瓜不熟么?他说瓜瓤有了红色,瓜子也半黑了;你说瓜是酸的,他说我当初喊买时并没有说包甜。你说瓜是他拣的,他说当时你何曾反对他帮你拣?总之是他有理。虽然顾客大都帮着我,但居然也有人说这瓜算不得生,剖开了就得付钱。我和一切上广告的当的人一样,只好花八毛八分钱买这样一个又酸又咸、根本无法品尝的西瓜回家了。
上当之余,心中不免发点想法:我若有权,一定在中国出它一部广告法,那上面要把质量标准写得明明白白,让买者一眼就能看清看懂。就说西瓜吧,你说包熟,熟到几成?是否瓜子全黑了才算熟,半黑就算生?你说包甜,含糖度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几以下就该退货!推而广之,一切广告都要真实而过硬地来他几组数字,否則就按这个“广告法”法办!让那些空喊国内首创、誉满中华,实行三包而其实什么也不包者尝尝法律的铁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