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杨爱玲
说实在的,要说我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还得归之于《陕西工人报》的鼓励与帮助。是她,当我象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正歪歪倒例朝前探路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扶我一把,才使我有了今天。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是一九八三年九月六号这一天,我突然收到了《陕西工报》寄来的载有我习作《他……》的样报,编辑同志并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嘱我要“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好的习作来。当时,我激动得不能自已。要说当时的心情,确实就象坐火车刚从隧道出来见到亮的一刹那间,什么郁闷呀,焦灼呀……,都统统丢在脑后,只觉着无比地快畅。是的,数载的默默苦斗总算没有白费,终于有了收获——虽说这收获还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毕竟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起点。此后不久,又发表了我一首题作《书呵,良师益友》的习作,编辑同志在信中点拨我,“多写作,并多与报刊联系,这样坚持下去,定会有所成就的”。这是多么亲切感人的话语呵!我仿佛觉得编辑同志就在跟前,与我娓娓谈心。读着、读着,我的眼眶湿润了,胸中陡然升起一种自信心:既然别人经过努力能得到的,我也要试一试!于是,打这以后,我练得更加起劲了,也更加刻苦了,简直象着了魔似的,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这上头了。同时,一方面书本学习,以“诗”为主,广泛涉猎;一面向社会学习,细致、深入地观察人生,随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的东西。力求在构思上下功夫,选取较好的角度来表达主题,尽量避免落入俗套。自己试探着,既学习、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和方法,也学习借鉴国内外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在“练辞”与“练意”上,以“练意”为主。于是,在去年一年里,我除了在《作品》杂志上发表了组诗《乡情曲》外,又在另外十余家报刊发表了习作数十首,而且还有二十多首已通知留用。
我也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说过去我在诗歌的写作上过走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那么,今后的路,会越加艰险。自然,也正因其艰险,才愈加令人心往神驰。记得上海《解放日报》登载的“无名者格言”里有这样一段话——“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在我的心中引起了共鸣。据此意,我草就了《水滴》一诗来自勉:
叮咚、叮咚、叮咚,
一个悠长而执拗的梦,
尽管挫折千次百回,
却从未停滞过希望的脚踪。
目标始终如一,
努力亳不懈松。
才终于呵,在岁月的书页上,
留下了她欣慰的笑容……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不问收获,但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