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义
对联和诗、词相比,虽不曾登大雅之堂,一向被看做是文人们的雕虫小技,但她着墨不多,落笔成趣,或抒怀言志,或叙事绘景,或臧否人物,都能随处而用,做到雅俗共赏。
千余年来,历代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佳联巧对。如明代才华横溢的联语能手解缙,在一次廷宴上,有个权贵想当众刺他一下,遂出了:
二猿断木深山里,小猴子也能对锯(句);
解缙一听,随答曰——
一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传说,宋代著名文人苏东坡,在一次饮酒时,其妹苏小妹偶出一联:
哥哥爱喝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苏东坡一时无言可对,时隔逾年,他看见小妹头上插朵花儿,遂日:
妹妹喜戴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清未某地乡试,其主考和考生名字相同,主考忌讳,就出了: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遂对:
女无忌,长孙无忌,你无忌,我亦无忌。主考笑了笑,录取了。
象这样妙语巧对的联句还可再举两副:
沙印虎蹄梅花五;
雪映鸡爪竹叶三。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点点有意;
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刀刀无情。
这些对联,叫人读后,既丰富了生活,又增添了知识,谁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