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待别好胜、好强、好斗,并常有寻衅闹事行为,这些都属于攻击性行为。
研究表明,攻击型个性同人的环境与体质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但不论基于何种原因,有相对程度的攻击性格如果在儿时一经建立,它将会保持明显的稳定性,而不易随时间、情绪、家庭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纽约州的621名男女参加了受试。研究者从他们8岁时开始观察,试验到30岁结束,结果表明,最有攻击性的8岁受受试者,到试验结束的30岁时仍然具有攻击性。男女两性早期的攻击性都一直延续到成年,表现为刑事犯罪、对子女进行体罚及自诉有肉体攻击行为等等。在男性中,后来的违章开车以及虐待配偶也与早期的攻击性有关。此项研究还表明,具有攻击性的父母其子女具有攻击性的亦多。
研究者解释说,攻击的程度和形式可因年龄及绪情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是,相对于整个群体的个人攻击性格,则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研究者断言:“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在这一大批受试者中至少证明,人类行为发展的稳定性高于可变性。”(贺晓鸿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