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海
听说第四军医大学八四级试点班的五十名同学经过四个月的刻苦学习,掌握了电子计算机这门新技术,并能应用自如地编排各种程序,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访了他们。
教授这个班计算机课的刘彩云老师把我们引进教室,指着三块大专栏说:“这就是同学们自己设计题目,自己编排程序,用电子计算机办出来的专栏。”实话讲,办一个专栏、写几篇稿件,画一幅画,对大学生们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要把这一切编成程序,交给电子计算机制出来却并非易事。
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刊头画,在一张仅有五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的专用纸带上,设计人别出心裁地绘制了一幅未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蓝图,用飞机、火箭这些科学技术标志,和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音符作背景,写下了“计算机交响曲”五个美术字,色彩鲜艳、文图并茂。图案之精,难度之大,恐怕是美术工作者也要望尘莫及的。这个刊头的设制者是区队长温海彦、班长李方和学员蔡逢春。设制前,老师让他们按教材编个程序就行了,可是他们不愿步人后尘,决心要创出一条新路子,他们废寝忘食地构思,设计图案,认真地编排程序,最后把指令交给计算机,终于制出了一幅精美的刊头。
王洪同学为了创出新路子,在编排程序前去银行作了一番社会调查,尔后设计了一张银行存款利率表,通过这张表,银行存款利率毋需计算就一目了然了。
五十名同学的设计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列车时刻表,有一九八五年年历,有象征着时间就是生命的钟表,还有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八一军徽等,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刘老师告诉我:“同学们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开头,他们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经过反复教育,又放了《电子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的录相,同学们感到未来医学离不开计算机,才入了迷,现在下课都撵不走了。”
正说着,几位同学笑着进来了,我忍不住问道:“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电子计算机?”同学们说:“到我们毕业时,已经是一九九〇年了,那时,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不学这门新技术,就合不上时代的节拍,更当不好一名军医了。”
“节拍”,我楞了一下才明白过来,不由得把目光移到了专栏的刊头上,“计算机交响曲”几个美术字耀眼夺目。我不由地想:他们不就是现在以至于未来的“计算机交响曲”的演奏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