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感性和理性的痛苦搏斗

—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随想

2023年08月11日

郭培杰

最近,我和不少文学朋友在一起交谈,话题总免不了要议论一番当今文坛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议论最多的莫过于张贤亮的新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中有褒有贬,但褒贬之关键总是和作品中的有关性生活的描写分不开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议论纷纷,我以为也是说怪不怪的。因为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严肃的文学作品如此淋沥尽致地描绘人的性生活,这可能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如何看待这一新的现象,当然至关重要。但是,对任何一部作品的某些章节好坏的判断,都必须仔细探究其整部作品的总倾向,以及对总倾向影响的高下和深浅。 需要事先说一句的是,读这部作品我以为不能仅仅凭感性直觉,还需要理性,也就是要靠分析、推理和判断。因为作品本身写的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冲突。不这样做,难免会出现某种偏差和误解,甚至可能陷入庸俗意念的泥沼里。

有些好心的读者认为,作者完全可以回避正面描写性生活,运用某些暗示或含蓄的方式。我以为是不必要的。这部作品尽管写了许多性生活的场景,但这决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更不是刺激感官的描写,这一切都是作品之主题决定的。例如章永璘和黄香久新婚夜晚的一段,实际是表现了一种人类情感的神圣洗礼,有着深刻而健康的美学意味。但是,作品更深刻地指出了人的本质不仅仅只是原始的感性,还更重要的是具有理性。人除了男女饮食,还有更高的层次的精神要求。作品的开始,章永璘实际上还是一个因肉体的桎梏而导致变异的“半人”,黄香久的出现才给章永璘带来了曾丧失而又回归的灵与肉的渴望。这时的章永璘和黄香久的结合只是具有原始人性的吸引,还不存在别的任何含义。可对章永璘来说,这一步具有意味深长的变化,因为这使他重新投入到人的生活的怀抱中来了。因此,作品对两人新婚的床第生活的描写就闪烁着一种人类情感生活的光彩。

如果作品在写了两人性生活从不合谐到合谐就结束了,那么作品的内涵就变得浅显了,我们也有权责备作品的缺陷了。但是,这部作品的深刻就在于写了章永璘恢复了人的原始性后,他开始为理性的失落而深感痛苦。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可能有这种更高一层的感知。这时的章永璘还不能称为一个完全的人,他还需要经过新的奋斗,也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这才是恢复了人的本质所在。这也包含着作者所赋予作品深刻的哲学意味。

许多读者可能对章永璘和黄香久感情的分裂抱有惋惜的感觉对章永璘多少有所指责。我以为,从作品所要完成的哲学追求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更主要的是两人性格在所处的环境中不可能达到统一。张贤亮不只是凭着哲学家的冷酷无情来关照他的人物命运的,他还是一个具有感情色彩的艺术家,所以作品中始终洋溢着感性和理性的痛苦纠葛。他对黄香久的同情比比皆是。有时他自己也陷入一种用理性也难以解释的境地。我认为,这才是作家的深刻之处。

上篇:鞭炮声中的沉思
下篇:报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6-03/18/0407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