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赵青松撰写的论文被煤炭部的《矿山救护通讯》刊用了。消息不径而走,“煤哥”们纷纷向他祝贺。
一九七八年,二十岁的赵青松进矿当了放炮工。连续三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后来被组织推荐来到了矿山救护队。这位十年内乱期间毕业的初中生,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补习文化课,同时大量阅读了有关矿山救护的专业书籍。一个欲望在心里萌发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撰写一篇矿井事故救护战例的报告。
主意一定,他就深入矿井测数据,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月的刻努苦力,一篇近万字的《矿井事故救护战例报告》写出来了。不久,这篇文章刊登在《矿山救护通讯》杂志上。在前不久全局举行的救护技术比武中,赵青松又夺取了理论考试第一名和救护技术的最佳名次。焦坪矿给他晋升了一级工资。
大伙兴奋地说:“只要勤奋学习,煤哥照样能出秀才!”(卫国 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