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麟
人们每每谈及唐宋八大家之“三苏”(即苏询、苏轼、苏辙父子),总要对苏轼(东坡)倍加赞赏。但我对其父苏询,却尤为敬慕。相传苏询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应考屡试不中。于是,他将所写之文章全部烧光,闭门苦读。由于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故能通晓六经百家,出口成章,下笔顷刻千言,终成大器。翰林学士殴阳修把苏询所写之《权书》、《论衡》等著作上给皇帝看,宋仁宗倍加称赞。一时许多学者都模仿他的文章。苏询之名,始为人晓。
当今有不少青工上电大、刊大等,为革命刻苦学习。但亦有不少年近“而立”的青工,认为自己东隅已逝,不愿再求学上进。厂里虽开办了职工业校,也是在领导的再三动员之下,他们方才进入教室学习。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人生在世,只有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方才觉得生活之有意义:将知识和力量献给祖国和人民,才更觉生活有乐趣。故恳望尚未认真参加文化学习或刻苦自学的青工同志,应学产习和发扬古人的学习精神,要认识到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无愧于文明古国之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