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 卫国
三月二十五日,铜川矿区焦坪矿。在一阵鞭炮声中,二十五岁的青年矿工宁建国手摇轮椅,出现在婚礼大厅的大红“双喜”前。陪伴在他身旁的,是二十三岁的新娘李桂娥。
这位俊秀文静的姑娘为什么会与一个残疾矿工结合呢?他们,的确经历过一段不寻常的“理解”过程……
桂娥家住八百里秦川北部的富平县美原镇。初中毕业后,她于八五年七月在西安市雁塔旅社当临时工。在那里,姑娘结识了摇着轮椅在西安治病的宁建国。
这个旅社住着许多来西安治病的患者。开始桂娥象照顾其他旅客一样给建国买药、换洗衣服,采买生活用品。慢慢地,她发现建国是一个豁达乐观、在病魔面前意志坚强的小伙子。对于一些感到绝望、消沉悲观的病人他总是用自己那诙谐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为他们排忧解愁。为了锻炼身体,他让护理的同志扶着自己风雨无阻地在路旁走呀走呀,有时不慎摔倒,但爬起来还是照样坚持锻炼。在医院精心治疗下、建国的下肢奇迹般地渐渐恢复了知觉。看着这一切,桂娥不由得产生了—种敬幕之情:他不愧是一个坚强的青年!
有一次,桂娥从看望建国的好友那儿得知,建国从七八年起连续五年被评为矿上先进生产者。在八二年十月参加“全国青年掘进双上纲赛”活动中,他替别的同志处理机械事故时,不幸被一块石矸砸中了腰部,身受重伤。
难怪矿领导和工友们隔三间五地来看望建国。桂娥的心被震动了,她想:边防前线为保卫祖国流血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井下挖煤为四化建设负伤的工人同样是最可爱的人!建国为人民负了伤,成了残废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爱,不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吗?从此,她把业余时间都花在精心照顾料理建国的生活上。
理解是打开爱情大门的一把钥匙。三个月的接近、了解,使桂娥爱上了建国。八五年十月,当她表白了自己的情意时,却遭到了建国的拒绝。建国说:“你是一个好姑娘,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是个残废人,不能连累你受苦!”从此,建国也不太理睬桂娥了。
在痛苦和矛盾中,桂娥也于八五年十一月回了老家。但在家里,她总是丢东忘西的,建国的影子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在她脑中闪现,她常常为建国洗衣服和锻炼无人陪伴而苦恼、不安。善良的姑娘实在忍不住了,她说服了父亲和兄长,于八五年十二月初赶到西安,又回到了建国的身边。她深情地对建国说:“我什么都不图,就图个互相理解。你若病不好,我愿服侍你一辈子!”建国感动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