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三十二岁的西安卷闸厂副厂长杨静坚持自学,致力于开发新型产品,试制成功了卷闸门。不仅使濒临倒闭的小厂起死回生,而且填补了西北地区的一项空白,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杨静,自一九七〇年参加工作以来,结合工作实践坚持刻苦自学,先后革新和改进多种刀具、夹具,使工效得到了成倍提高。八三年杨静担任技术股副股长期间,承担了开发研制新产品的重任,他与调研组的同志南下广州,了解市场信息和调研生产技术,决定转产生产卷闸门。回厂后在资料短缺,设备极差的情况下,他边学边干,与同志们一起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反复设计和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卷闸门,经省市有关部门技术鉴定,产品符合技术要求。从而填补了西北地区的一项空白。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杨静又自修《机械制图》、《金属学与热处理》等专业课程,改卷闸门的手工制造为轧机轧制,并由自己设计、绘制了全套技术图纸。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七千余元,并可提高生产效率三十倍以上。一九八五年,这个厂的产值比八四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五,利润增长了一倍多。(王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