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宽秀
大凡注意征婚广告的人都会发现,女性在登广告时总是要求男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似乎“知识化”已成为现代婚姻的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找对象,成立家庭,也想要一个文化水准高一点的人。女方本来是大学生的是这样,不是大学生的也这样,想以此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这些本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并不是那么“货真价实”。如同名牌烟有冒牌的,名牌自行车也有冒牌的一样,大学生也有冒牌的。虽然有一张文凭,但不一定真有水平。这就决定了姑娘在找对象时不要把眼睛只盯在“牌子”上,而要权衡德、才、学、识。实际上,进过高等学府的人不一定都是“仁人志士”,没有进过高等院校的人也不一定就“不堪造就”。人们当然不会忘记社会上自学成才者大有人在。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就曾说过:“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学习和创造是人类前进的一种动力。”既是这样,为什么有些姑娘还是要一味追求“文凭”呢?说透了,无非是虚荣心在作怪。似乎大学生就不该找个工人,姑娘找个大学生就脸上增光。
找对象,牌子并不重要,关键要“货真价实”。如果真心想找二个有学问的人做自己的伴侣,就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不,怎么鉴别一个人的“水平”呢?如果是虚荣心在作怪,只要有“文凭”就行,那么,这种想法就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