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和一些门可罗雀的“官”办婚姻介绍所形成鲜明对照,陈长安等几名工人办的西安自选婚姻介绍所开办一年,门庭若市,前往登记的男女已有三千三百多人,二百多对正在热恋,一百对有情人已成眷属。
三十多岁的陈长安是西安市木材一厂工人,至今尚未婚配。他对工矿企业大龄男女存在的“找对象难”有切肤之感,对靠人牵线的封闭式婚姻介绍持不同看法。为此,他决心通过组织社交活动,促进直接接触的方法,为大龄男女择偶提供方便。征得厂领导同意,经街道办事处批准,在西安市总工会和附近厂矿工会支持下,他于去年五月十二日在西安市东郊的工厂密集区胡家庙开办了自选婚姻介绍所。
这个婚介所一变在婚姻介绍中先介绍情况后会面的习惯作法,经常性地为男女未婚青年提供接触,相互了解的场所和机会,如游园会、大型联谊会等,让求婚者直接见面,自由地选择意中人;介绍所负责把“意中人”的情况如实向对方介绍,并提出参考意见。
记者曾在这个所举办的一次联谊会上目睹过自选的“镜头”:七百多名男女彬彬有礼,或是男邀女谈,或是女听男讲;初遇时脸红语塞,不一会儿便谈笑自如。两个小时后,一对对红男绿女走出会场,在丛林树下喁喁私语。记者大略数了一下,有五十多对。
这个婚介所的一切费用都来自求婚者的登记费,不花国家一分钱,也未向任何单位要赞助。工作人员平时有八名左右,逢有大型联谊会,自愿帮忙者多到几十名。他们来自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工人居多,也有退休干部。这些同志醉心于“红娘”“月老”事业,一年之中他们发征询信逾万份,举办大型联谊会十五次,每次都是一丝不苟地从求婚者的一笑一颦中扑捉信息,成人之美。
现在,这家自选婚姻介绍所不仅名噪西安,而且连河北、河南、辽宁、上海等地的百余名大龄青年也来人来函,企求从中寻觅意中人。
工人日报记者 徐国柱 本报记者 范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