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天的西安“黄河杯”国际女排邀请赛结束了,这是世界女排四强——中、古、苏、日在今年九月世界女排锦标赛前的一次“热身赛”和前哨战。
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与其说是关心中国女排能否战胜古、苏、日队夺魁,毋宁说是关心中国女排新老结合的新阵容,从而对世界女排锦标赛有一个客观的展望。
从四个队的四场比赛可以看到,古、苏两队已渡过了队伍大调整的困难时期,目前队伍年轻而战术新,她们在战术上不仅继承了欧洲型高点强攻的特点,而且吸收了亚洲队快速多变的打法。号称“加勒比海旋风”的古巴队争取冠军的潜力又增加了。被誉为“星外人”的三号路易斯的强跳和扣杀威力有增无减,主攻手五号卡波特的高点强攻,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队新吸收了来自陆军中央俱乐部的两名队员,一名是身高一米七六,二十七岁的七号基里亚科娃,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二传手。一名是年仅十九岁的六号莎尔采维奇,身高达一米九二,是该队最高的队员,她发球力量大、速度快,左手扣球有力多变。这些新队员的个人技术、战术意识、比赛经验已日趋成熟,为所在队增加了新的活力和战斗力。
与此相比,中国女排增加四名新队员后,全队平均身高有所提高,但主力阵容的平均高度有减无增,新阵容里除苏惠娟外都是老队员,也没有出现新技术和新战术。这样在对付弹跳出众的古巴队和身材高大的苏联队时,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中国女排在“黄河杯”赛中的竞技状态表明:在中、古、苏、日激烈的竞争下,虽然中国队捧走了“黄河杯”,但在潜力和实力上已不占有绝对优势。
在世界排坛的新形势下,加速培养新人新技术是当务之急。要战胜实力雄厚的古巴队和阵容整齐的苏联队,就需要培养一批新人,造就一批孙晋芳、郎平似的尖子选手。发扬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在以往身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快攻多变、进攻点分散、扣球失误少、拦网对位准等特长,加强一攻和拦网,加快反击的速度和节奏,才能变不利为有利,为在今年九月的世界锦标赛夺魁抓紧培养队伍练好兵。潜力不等于实力,实力不等于胜利,夺取冠军还需努力。
本报记者
杨根年 桂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