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超
著名华裔美籍学者于子桥教授几年前在武汉与我分别时,曾满怀深情地对我说,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祖籍陕西再见。这次,于教授到西安,我们真的又见面了。
于子桥教授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长孙,现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颇有造诣,在美国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一九八一年十月,在武汉召开的规模盛大的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有数十名外国著名学者出席,与中国学者就辛亥革命研究领域内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在一次讨论会上,我就自己对辛亥革命时陕西会党活动的研究作了发言。我刚讲完,邻座一位身着西装的学者很客气地问我是哪个省来的。当我告诉他我来自陕西时,他立即拉着我的手说,能在这里见到一位故乡来的人真是太高兴了。接着,他自我介绍说,他叫于子桥,于右任先生是他的祖父。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重庆、南京等地读书,后来到美国留学,现在是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说话间,他送给我—张他的名片,又介绍他的夫人与我认识。他诚恳地向我表示,虽然他已入了美国籍,但却一直对祖籍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会后,他又特地到我的住处畅叙乡情。当他得知我将对于右任先生生平事迹进行研究时,立即热情地说,他从前去台湾时,收集了一些有关祖父生平活动的史料,待他回美国后,一定复印一些寄给我。会议期间,我们每次见面,他总是向我询问陕西的情况。
时隔三年,我们真的又见面了。地点又正好在于教授时常怀念的故乡陕西,这怎能不令人兴奋呢?于教授告诉我,这次回来,看到了许多新景象。尤其使他难忘的是,他在北京期间,除了见到他的姑夫、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先生外,陕西籍的中央领导习仲勋等前辈都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他还告诉我,他正与自己昔日的老师合撰一部三卷本的研究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的专著。陕西是他的祖籍,中共中央又在陕西的延安工作过十多年,因此,他很想在书中多写些陕西的情况,希望我能陪他到书店买些书。
为了买书方便,我陪他去了了几家书店。途经南门附近,他很有兴致地观看了西安城墙与护城河的修复工程。路过钟楼时,他不仅仔细观看了这一闻名中外的古建筑,还特地与我在钟楼下合影留念。买好书以后,于教授一再表示,他是从事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这次到西安,很想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看一下。我向院长郭琦同志转达了于教授的愿望,郭院长说,可以满足于教授的要求,并安排了热情的接待。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于教授应邀到院与郭琦院长及西北大学领导张岂之等同志见面。谈话中,郭院长希望于教授以后再来陕西时,能带夫人及孩子到黄帝陵去看一看,于教授深表赞同。
前不久,于教授还特地寄来了一本于右任先生的长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歌》,并在来信中希望我能注意研究于先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爱国思想。我想,于教授远在万里之外,仍不忘自己是华夏子孙,时常思念着祖籍的亲友,这是多么可贵的感情啊!